当前位置:首页 > 无锡名人 > 正文

钱钟书 | 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 | 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先生...

钱钟书(1910年11月21日—1998年12月19日),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钱钟书先生是当代中国的文化巨人,民族精英、国家瑰宝,亦是太湖养育的儿女,无锡的骄傲。

400w.jpg

钱钟书先生毕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凭藉其渊博的知识,超人的智慧才华,严谨的治学精神,在中西方文化中游刃有余,达到前人未能达到的高度。《谈艺录》、《管锥编》等学术巨著,中西融汇,古今互见,旁征博引,见解精辟;小说《围城》、散文《写在人生边上》,透悟人生,洞烛哲理,幽默隽永,耐人寻味。他选编的《宋诗选注》,选格严,注释新,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丛书经典读物,积六十余年焚膏继晷潜心治学,他以著作为二十世纪中华学术文章增添了光辉,对中国文化,现代中国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 不问生前名,也淡化身后事。他身上有中国知识分子传统的美德,也包含今人对历史、社会、人性的深度认识,以超乎常人想象的大人格度过一生,昆仑之巍,钱锺书兼有学术、人品两座高峰,高山仰止,令人钦佩。钱钟书先生多年执教,曾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大、湖南蓝田师院、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任教授,教书育人、培养几代学人。建国后,钱钟书历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副院长等职,曾任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七、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人物生平

1910年10月20日(公历11月21日),钱钟书出生于江苏无锡的一个教育世家,伯父钱基成,父亲钱基博(子泉),叔父钱基厚(钱孙卿)。

1925年,钱钟书十五岁返家度暑假,乃得知《古文辞类纂》《骈体文钞》《十八家诗钞》 等选本,从此开始系统阅读,是一生治学之始。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入校不久就名震校园,不仅因为他数学只考了15分,更主要的是他的国文、英文水平高到让同学拜服的地步,其中英文更是获得满分,于1929年被清华大学外文系录取。rwsp.jpg

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

1933年,与杨绛订婚。清华大学外国语文系毕业后,在上海光华大学(今华东师范大学)任教。

1935年,以第一名成绩(87.95分,为历届中美和中英庚款平均分最高)考取英国庚子赔款公费留学生,赴英国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英文系留学,与杨绛同船赴英。

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学士学位。之后随妻子杨绛赴法国巴黎大学从事研究。女儿钱瑗出生。

1938年秋,与杨绛乘法国邮船回国。被清华大学破例聘为教授,次年转赴国立蓝田师范学院任英文系主任,并开始了《谈艺录》的写作。

在湘西两年。完成《谈艺录》最初部分,约相当于《谈艺录》初稿的一半。完成《围城》 的布局、构思,有《中书君近诗》一册。有论文《中国诗和中国画》。此文后来收入了《开明书店二十周年纪念文集》《旧文四篇》和《七缀集》。

1941年,由广西乘船到上海,珍珠港事件爆发,被困上海,任教于震旦女子文理学校,其间完成了《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散文随笔集《写在人生边上》由开明书店出版,是“开明文学新刊”之一。写作《围城》。其时困顿于上海沦陷区时期的经历和情绪,对《围城》题旨和书名的确定有重要的影响。

1945年,抗战结束后,任上海暨南大学外文系教授兼南京中央图书馆英文馆刊《书林季刊》编辑。在其后的三年中,其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诗文评《谈艺录》得以相继出版,在学术界引起巨大反响。

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1949年,回到清华任教。

1949—1953年内任清华大学外文系教授,并负责外文研究所事宜。1953年院系调整,清华改为工科大学,文科部分并入北京大学。钱钟书摆脱教务,在文学研究所工作。

1955—1957年,在郑振铎、何其芳、王伯祥等人的支持下,穷两年之力完成了《宋诗选注》,选注了宋代81位诗人的297首作品。

1957年因父病到湖北省亲,有《赴鄂道中》五首绝句,寄寓了对当时形势的感受。此年父亲钱基博病逝。

1958年,《宋诗选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

五十年代末成立《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定稿小组。袁水拍任组长,乔冠华、钱钟书、叶君健任组员。小组的工作至文化大革命爆发暂时中断。

1966“文化大革命爆发。钱钟书、杨绛均被“揪出”作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经受了冲击。有人写大字报诬陷钱钟书轻蔑领袖著作,所幸钱钟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省罗山县的“五七干校”,一度担任过信件收发工作。

1969年11月,钱钟书作为“先遣队”去河南省罗山县的“五七干校”。不久,“五七干校”迁至淮河边上的河南息县东岳。1970年7月,杨绛也来干校。在“五七干校”,钱钟书一度担任过信件收发工作。1970年6月,女婿王德一被逼含冤自杀。

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返回北京,开始写作《管锥编》。

1975年,海外误传钱钟书的死讯,在港、台、日本等地引起了一阵悼念活动。此误传于1977年前后被澄清。《管锥编》初稿完成,此后又陆续修改。

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诗作《老至》寄寓了对形势的感受。

1979年4月至5月,六十九岁的钱钟书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代表团赴美国访问。访问了哥伦比亚大学、加利福尼亚大学贝克莱分校等,大受欢迎。《管锥编》 1—4册由中华书局相继出版。《旧文四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收有《中国诗和中国画》《读〈拉奥孔〉》《通感》《林纾的翻译》等4 篇文章。《宋诗选注》重印。

1980年11月,赴日本访问。在早稻田大学作《诗可以怨》的演讲,《围城》重印。

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

1983年,以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的身份主持中美比较文学双边讨论会,并致开幕词。《人兽鬼》和《写在人生边上》被列入上海抗战时期文学丛书。

1984年,钱钟书的《也是集》由香港广角镜出版社出版。

1985年,《七缀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包括《旧文四篇》和《也是集》上半部的3篇文章,共7篇文章。

1989年,《钱钟书论学文选》由舒展编成,由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此书包含有钱钟书新补手稿约20余万字的内容。

1990年12月,电视连续剧《围城》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获得普遍好评。

1991年,全国18家电视台拍摄《中国当代文化名人》,钱钟书为首批36人之一,但他谢绝拍摄。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b5_r.jpg

【钱钟书主要著作年表】

1920年      撰写纪念文章《题伯父画像》,为目前发现的钱锺书最早的文章
1930年11月   札记《小说琐征》(一)发表于《清华周刊》第34卷第4期
1932年10月   书评《一种哲学的纲要》发表于《新月》月刊第4 卷第3 期
1932年11月   书评《中国新文学的源流》发表于《新月》月刊第4 卷第4 期
1932年11月   书评《鬼话连篇》发表于《清华周刊》第38卷第6 期
1932年12月   论文《On  Old Chinese Poetry》发表于《中国评论家》第6卷第50 期
1933年 6月    书评《近代散文钞》发表于《新月》月刊第4 卷第7 期
1933年10月   《中国文学小史序论》发表于《国风》半月刊第3 卷第8 期
1933年11月   散文《论俗气》发表于大公报
1934年 6月   论文《Su Tung-Po’s Literary Background and His Prose-Poetry》发表于《学文月刊》第1卷第2 期
1934年 7月   论文《论不隔》发表于《学文月刊》第1卷第3 期
1934年10月   论文《论复古》发表于《大公报》
1937年     《十七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十八世纪英国文学里的中国》(牛津大学毕业论文)
1940年2月    论文《中国诗与中国画》发表于《国师季刊》第6期
1941年12月   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由开明书店出版
1945年12月   论文《谈中国诗》发表于《大公报》
1945年1月10日  小说《猫》发表于《文艺复兴》
1946年2月     长篇小说《围城》连载于《文艺复兴》月刊
1946年6月      短篇小说集《人兽鬼》由开明书店出版
1946年9月       论文《The Chinese:Their History And Culture》发表于《书林季刊》第4 期
1947年9月       书评《补评英文新字辞典》发表于《观察》周刊第3 卷第5 期
1947年5月       长篇小说《围城》由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1948年          文艺理论批评集《谈艺录》由开明书店出版
1957年          论文《宋代诗人短论》发表于《文学研究》1957年第1 期
1958年8月       选学论著《宋诗选注》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1962年2月       论文《通感》发表于《文学评论》1962年第1期
1962年9月       论文《读〈拉奥孔〉》发表于《文学评论》1962年第5期
1978年7月       论文《古典文学研究在现代中国》发表于《明报月刊》
1978年8月      学术著作《管锥编》由中华书局出版
1979年9月      文学论文集《旧文四篇》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1979年         论文《古典文学研究在现代中国》发表于《了解现代中国》欧洲汉学会26届年会会刊
1980年         论文《诗可以怨》发表于《文学评论》1981年1期 
1982年9月     学术著作《管锥编增订》由中华书局出版
1983年        论文《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发表于《翻译理论与技巧论文集》,同年出版。
1984年3月     文学论文集《也是集》由香港广角镜出版社出版
1984年9月     文艺理论批评集《谈艺录》(补定本)由中华书局出版
1985年12月    评论集《七缀集》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1988年       《宋诗选注》序言《模糊的铜镜》发表于《随笔》1988年第5期
1988年9月26日   台湾版《钱著七种》序言《表示风向的一片树叶》发表于《人民日报》
1995年3月       古体诗集《槐聚诗存》由三联书店出版
1996年1月       谈话录《石语》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


人物纪念 | 钱钟书故居

钱钟书故居位于江苏省无锡市崇安区新街巷30号-1,又称“钱绳武堂”。系钱钟书祖父钱福烔筹建于1923年(民国十二年),钱钟书叔父钱孙卿续建于1926年(民国十五年),占地面积708平方米,建筑面积518平方米。学贯中西的大学者、大作家钱钟书先生,在这里度过了少年时期。钱钟书故居是一组典型的近代江南民宅,它的主体建筑为平房两进,每进面阔七间,东有备弄,中有天井。整体建筑典雅别致、结构紧凑、特色明显。陈设古朴素净,简朴中蕴含着书香门第的文化气息。钱钟书故居于2001年开始修复,2002年5月全面竣工,10月正式对外开放,相当完整地保存了历史原貌。
现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级旅游景区,是无锡着力打造的人文景观和对外交流的文化名片。

参观时间:每天上午9:00至下午16:30,全年无休、免费开放。

发表评论

最新内容